孔子的“食不厌精”其实并不是指吃细粮

2024-11-15 12:35:22 admin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实于是指吃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细粮那必是食不厌精对的。其实,其实这先强调的指吃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细粮养生之必需。其次,食不厌精在孔子的其实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指吃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

23&gp=0_副本.jpg

网络配图

  食物的细粮精、细不仅需要加工,食不厌精还需要细嚼慢咽,其实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指吃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

  所以,现代养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饭慢,按照现在的营养学规矩,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但估计没几个能做得到。

1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之所以营养学家反对现在的快餐,鼓励吃粗粮,一方面是因为快餐热量高,更重要的是,粗粮因为咀嚼起来费时费力,更容易让大脑有饱的感觉。孔子那个时代不懂现代营养学,但是他从容的人生哲学仍旧可以使他对饮食养生无师自通。

  如果一个人一直吃细粮,那他就该增加粗粮的比例来改变饮食结构。相反也一样,如果始终吃粗粮,就有可能纤维素摄入足够,但蛋白质不足,他就需要多吃细粮甚至精肉。

  孔子那个时代也如此,之所以他提出“食不厌精”,就是因为当时的食物太不够精了,“不厌”属于一种生活追求。反之,如果像我们似的,被精细的食物包围着,早就厌了。

timg_副本.jpg

网络配图

  那么,在粗粮为主的生活中,吃几顿细粮精肉是绝对合乎营养配比的,这个规则至今也适用,只不过我们的均衡周期不是一生,而是一个星期,无论是荤素还是粗细,最好能在这一周中找齐。

  比如前半周或者中午,尽情吃喝了,那么后半周或者晚上,就应当回家吃,吃得粗点素点,这样更利于营养的均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521

  • 浏览

    796

  • 获赞

    7653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