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画清明上河图至今仍留下多个谜团

2024-11-15 12:25:02 admin

  张择端的中国《清明上河图》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画。迄今为止,古画研究《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论文有400多篇,为研究这幅画开了三次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上河学术研讨会,出了三本论文集。图至可以说,今仍在学界,留下再没有第二件中国古画受到如此密切的谜团关注。  

1_副本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其实,中国对于《清明上河图》的古画认识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很多谜团围绕着这张传世名画。清明

  令人费解的上河是,《清明上河图》这么一件辉煌巨作,图至却没有被收录到宋徽宗时期将宫廷所藏的今仍历代著名画家的作目录编撰成画史《宣和画谱》中。按理说,留下一幅连皇帝都十分珍爱的画作,其作者也会同样受到“爱屋及乌”情绪的影响,受到皇帝的宠爱。最令人费解的是,张择端身为北宋的翰林,却游弋在北宋的史料记载之外,让他更显神秘更为传奇,留给后世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2_副本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明上河图》在金代就已经被“争相收藏”,历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数。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就是画卷后面杨准跋文中提到的装裱师傅以仿本偷梁换柱。因为元代统治者的书画鉴赏能力弱于宋、金,这幅画只是放在秘书监内。后来一位装裱师傅用临摹本替换出真迹,将《清明上河图》盗出宫外。

  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图》有近两百年的时间在民间收藏,人们对这幅名作有所耳闻又难得一见,所以揣测摹仿的就更多了起来。在雍正年间,和硕宝亲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曾经得到过与《清明上河图》原作接近的仿品。他觉得那幅画虽然很大气,但前后衔接并不太顺畅,而且细部动态上也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决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图》。他组织了五位画家,对画作进行了临摹创新。新的《清明上河图》画面清晰,色彩艳丽,画面结构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态与原作相近,推测画家们事先是见过与原作相近的摹本的。这幅画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称为“清院本”。  

3_副本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院本的篇幅比真本长出了近一半,人物也更多,街道也更复杂。而且由于绘制时间离现在比较近,所以色彩也比较艳丽,看着很舒服。可是,就在新的《清明上河图》绘制完成几十年后,嘉庆皇帝通过抄家获得了张择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图》,嘉庆请来太上皇乾隆,爷儿俩一看就明白了,这才是真货。他们正在给宫廷保存历代书画编辑目录,取名《石渠宝笈》,于是就在张择端真迹画卷的开头盖上“石渠宝笈”和“宝笈三编”两个印章,算是给了真迹一个正式的名分。所以今天故宫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图》又称为“石渠宝笈三编本”,被专家们认定为张择端原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4932

  • 浏览

    6

  • 获赞

    61525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