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触电”大国科技 “直播+”为全国科普日注入新活力

2024-11-15 17:02:59 admin

乡村孩子“触电”大国科技 “直播+”为全国科普日注入新活力

2019-09-16 18:10:38 来源:大众娱乐网 责任编辑: saisai

“太空中有没有水?如果飞船在太空中没有燃料了怎么办?”在网络直播间里,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和数万名乡村孩子“面对面”,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科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探索科技馆奥秘,孩大活力触摸国之重器,感受民族自豪感,早已丰富了城市孩子的课外活动。但对于科学教育资源匮乏、国科受困于地域限制的技直乡村孩子们,大国科技只是书本上的硬核概念。

如今,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在助力弥合这道科普教育的科普鸿沟。

QQ截图20190912171136.png

在2019年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9月12日,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陌陌科技主办的触电“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正式启动。活动将邀请中国科技馆、乡村北京自然博物馆、孩大活力北京天文馆、国科国家动物博物馆、技直中国地质大学等知名科学研究机构的全国专家学者,借助互联网直播技术,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所乡村学校,带来10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课,为数万名乡村孩子开启“科学之门”。 

乡村孩子直播间里对话航天科普作家

在“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首场直播公益课上,中国科学技术馆副研究员、科学史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赵洋,带领乡村孩子走近“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分享太空宇宙的趣味知识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

“火箭如何把登陆器送入太空?中国未来空间站进行哪些实验?”为了让航天知识褪去神秘面纱,赵洋从中国探月工程讲起,提出科学问题激发乡村孩子对宇宙的兴趣。

“中国今日航天大国之成就,离不开钱老的开创之功。”赵洋对照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悉数列举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和理论前瞻,向孩子全方位展现了这位“两弹一星”元勋波澜壮阔的人生。

“钱老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44岁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隐姓埋名、呕心沥血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他的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 

QQ截图20190912171129.png

短短四十分钟的直播公益课,能否带乡村孩子们走进科学、打开视野?直播所特有的即时互动性给出了答案。课程最后10分钟,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提问环节。“太空中有水源吗?中国航天器飞行最远距离有多远?宇宙飞船在太空没有燃料了怎么办?”一个个千奇百怪而又充满童心的问题,难不倒授课嘉宾,但如何讲得清、讲得透更需要智慧。

通过精彩的讲解,赵洋让直播间另一端的孩子们大开眼界,孩子们的求知欲也让赵洋颇为感慨。“科技馆作为科普设施,和学校里的素质教育不太一样,更加注重启迪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好奇心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希望通过直播公益课,在乡村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渴求知识,向往科学,探寻未知的种子。这就是我们科普人的使命。”

“赵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呢?”面对提问,赵洋这样鼓励孩子们:“把身体锻炼得壮壮的,把知识学得牢牢的,以后就有机会成为航天员。”

陌陌“开学第一课”聚焦大国科技

一场直播课成为乡村孩子航天梦的起点。

首堂直播课结束后,云南省富源县民家村小学教师李云跃十分激动:“航天科技,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能在新学期第一堂科学课上讲解,让乡村孩子对遨游太空更加憧憬。”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鹿山小学李建壑老师,曾在今年8月参加陌陌直播公益课夏令营来到北京,在中国科技馆球幕影厅观看航天专题片。他说:“航天科技这种国之重器的科普,对孩子们来讲,这是既是一堂科学课,又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QQ截图20190912171123.png

“一方面,老一辈科学家心系祖国、淡泊名利、不畏艰辛、自力更生的精神事迹,在新时代依然值得青少年学习传承;另一方面,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祖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也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李建壑老师认为。

而直播公益课带来的不仅仅是课上40分钟的知识启迪,各地学校还将组织开展板报画比赛、观后感分享会、写给宇航员的一封信等课外活动,引导乡村孩子不断探索科学殿堂。

不少孩子表示,“感觉很震撼,我要为中国航天点赞”,“长大后也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和火箭一起飞天”。

“每一项科学成就的取得,都不会一帆风顺,中国航天事业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赵洋希望通过解读大国科技,给乡村孩子带来更深层次的启发。“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出发、需要行动,都要经历顺利与挫折、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这个过程叫做探索,愿孩子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享受这份人生乐趣。”

“直播+”为全国科普日注入新活力

每年科普日,都是赵洋忙碌的日子。习惯于在城市线下开展科普教学的赵洋,第一次通过直播间给乡村孩子授课,广泛的受众面和即时的互动性让他眼前一亮。“一场线下讲座的观众在300—500人次,但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观看直播流量竟达到成百倍成千倍地增长,在互动环节,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即时和全国各地小朋友玩成一片,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技术的效率和效果优势也日益凸显。赵洋感受到的“直播+科普”的力量,也已经正式成为国家大力推广科普的重要载体。

2019年9月14日—20日是第15个全国科普日。本届科普日由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委联合发起,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今年的科普日活动安排明确将运用直播技术推广科普,“开展全国科普日百场直播、网络留言互动等活动,通过互联网全方位展示和宣传科普亮点”。

“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将邀请10家顶尖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立足弘扬科学精神,激励爱国奋斗这一主题,通过“直播+”赋能乡村科普教育,助力缩小城乡科普教育资源不均的鸿沟,致力于启迪乡村青少年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内容将涵盖航天、天文、恐龙、植物、地质等科学知识,以科普直播课的形式,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取得的科学成就,宣讲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弘扬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把优质的科普师资请到直播间,充分发挥直播的即时互动优势,进一步提升乡村孩子对科普服务的获得感和对科技进步的自豪感,为面向学校的科普教育注入新技术的活力。

“直播+”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早在2001年,依据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起始年级也从一年级变为三年级。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将《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延伸到小学一年级。

据了解,参加陌陌直播公益课的150所乡村学校,目前基本都按要求开设了《科学》课程,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从三年级开设实验课程。但总体来说,虽然学校《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但师资条件不足也是现实的困难。

贵州省平塘县平舟镇实验小校上学期开始,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但在副校长令狐昌和看来,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发展,乡村学校的硬件已经有所提升,但软件“短腿”现象越发严重,乡村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仍然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师资条件匮乏,“专职教师数量远远不够,多数情况还是兼职教师上课的现状”。而直播公益课利用移动直播的新技术,把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科普资源以一种非常高效、便捷的方式带到乡村课堂。

自2018年起,陌陌利用直播为技术连续推出“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两季公益直播课,邀请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国内顶级的十大博物馆和书法、民乐、戏曲、节俗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直播互动授课的方式,把优质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美育资源送进乡村学校。

位于湖南大山深处的隆回虎形山瑶族乡九年制学校,从2018年开始就接入了直播公益课,校长刘其武认为,“直播+”是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优质的知识,也能开拓乡村教师的视野,打开教学思路。

  • 文章

    43157

  • 浏览

    15

  • 获赞

    519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