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5年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回归 收藏资讯

2024-11-15 08:04:04 admin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取“鼎盛洞庭”意向,年湖南省俯瞰犹如一颗晶莹水滴.jpg

【中华收藏网讯】为了寻找更好的博物时代场域,5年前,馆新馆回归收湖南省博物馆暂停对外公开服务,藏资在万众期待中蛰伏、阔别酝酿。年湖南省

历时5年,博物这个承载着漫长而瑰丽的馆新馆回归收湖湘历史文化的舞台,在今日拉开崭新的藏资帷幕。

这不仅是阔别一座博物馆的重开大门,更是年湖南省湖南文化新地标的全新起航。5年间,博物她完成了怎样的馆新馆回归收变身?她将以怎样的面貌向世界亮相?我们如何透过她的肌理,以全新的藏资方式触摸三湘大地的体温和脉搏?

一位世界级设计大师矶崎新,与两位国内著名设计师黄建成、夏心红,将用他们的独家解答和亲历故事,为我们掀开“新湘博”的神秘盖头;向我们展现,他们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对话文物,跨越古今,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湖湘文明画卷。

矶崎新:将“湖湘文化”浮现在建筑上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和建筑理论家、湖南省博物馆新馆主设计师)

“湖湘”是水汽漂浮形成的一种气场

我要将它浮现在建筑上

问:很多人在看到此次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之后,认为一定是出自一个对湖湘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非常了解的设计师之手。很想听您谈一谈,您眼中的湖湘文化,您在此次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注入了哪些湖湘文化的理念?同时,又埋藏了哪些关于矶崎新独特的建筑思考和标签密码?

矶崎新:“湖湘”离不开“湖”,最著名的就是洞庭湖,长沙在洞庭湖的南面,拥有与山、湖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关系。同时,湘江蜿蜒穿过长沙城。所以“湖湘文化”这四个字,在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水”,是水汽带来的一种气场。

如何将这个“水汽”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来?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浮现、融合的状态。它不是完全沉到地里,而是有着某种轻盈的漂浮感。它就像一架隐形飞机,代表一种时间的跨度和穿越:地下长出来的是接地气的文脉和根基,浮在上方的是根基之上的时代和未来。我希望它在空中慢慢展开身姿之后,是一种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形态。

融湖水、人的活动、文化内核于一体

“新湘博”是一个酷酷的“M·PLUS”

问:在设计的时候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能否和我们分享其中的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和经历?

矶崎新:从2011年开始,我们的设计持续了近七年时间。湖南省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历史遗产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马王堆墓坑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建筑空间。在呈现这个空间的时候,我们通过大型结构体来进行架构,这在博物馆的组成空间上应该说是世界上十分独特的案例,构成了湖南省博物馆非常重要的特征。

除了空间上的处理,还需要考虑功能上的组织。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终方案是:人流进来后先到复原墓坑最上方,然后围绕着墓坑,一圈一圈往下看展品,再进到其他的展厅里。这样的流线组织,在过程设计中花了大量的时间。

问:长沙这座城市也有着她自己的个性和特质。现在,这个城市又有了您主持设计的新的博物馆,您觉得湖南省新博物馆在中国乃至世界博物馆建筑中,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她的开放会给长沙乃至湖南带来怎样的影响?

矶崎新:博物馆的英文单词是“MUSEUM”。我设计过世界上很多同类文化建筑,我认为湖南省博物馆在建筑和展陈上,有从古到今的空间性的连续,这是世界上少有的。我希望它是一个能让长沙、湖南骄傲的博物馆。我一直怀揣着这个初衷来设计:它是一个超越“MUSEUM”的空间,它是一个“M·PLUS”。

[寄语“新湘博”]

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让长沙、湖南骄傲的博物馆,一个超越“MUSEUM”的空间,一个“M·PLUS”。

黄建成:让文物更好地“说话”

(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室内与展陈设计艺术总监)

建筑、室内、展陈“一体化”设计

大屋顶、艺术大厅皆有亮点

问: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历时5年,如今重新开放,新馆样貌几何,成为全省人民关注的热点。您作为新馆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能否介绍一下在室内设计上,团队做了哪些努力?

黄建成:湖南省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是其整体设计的一部分,介于建筑设计和室内展陈设计之间,一方面要承接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建筑美学相一致,将建筑的材质、肌理等相关语言传递到室内设计系统中来;另一方面,必须和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对接。

从一开始我们就是秉承“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在做,我所代表的中央美院和日本矶崎新大师组成联合团队,团队的任务就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期部分是以矶崎新的建筑设计为主导,我们协助,将想法导入进去;后期部分则是我们主导室内设计和展陈设计,整体策划、整体设计、整体推进。

虽然这种磨合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这绝对是国内第一个尝试“一体化”的博物馆设计案例。

问:您认为此次室内设计中,最大的创新和亮点是什么?

黄建成:我认为室内设计最有亮点的是进入湘博的第一个大厅——艺术大厅,既有老博物馆的柱廊,又有新湘博的设计体系,包容了多种元素,承接了多种功能,体现了新与旧、当代与传统的对话,视觉上也非常通透。我相信,观众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很强的艺术氛围。

还有一个特色,我认为是大屋顶。在建筑设计方案中,一汪凝固的洞庭水悬浮在建筑的上空,它的室内是目前全省最好的一个国际报告厅,也是将来博物馆承接大型文化活动的一个空间。在室内设计上,我们紧密结合了建筑设计包容的结构,我认为,它将来也会成为湘博设计中很耀眼的一个亮点。

“马王堆”立体性展示,“湖南人”画卷式铺展

当代历史观与古老历史文物对话

问:除了“马王堆汉墓”基本陈列馆,湖南省博物馆新馆还增设了“湖南人”基本陈列馆,请您从室内设计的角度,介绍一下这两个主题展馆的参观方式。

黄建成:在设计中,我认为“马王堆”展馆最大的特色是按1:1的比例,复原马王堆汉墓墓坑结构,重现阶梯式夯土墓,来贯穿整个马王堆参观的流程,使参观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文物出土地的现场氛围,并采用叠加、立体、穿透式的形式,承接三层以上的参观流线,使建筑空间的营造与文物的展示融为一体。

“湖南人”展馆则采用时间线性轨迹,通过文物进行讲述,将湖南人的生活痕迹,以及湖湘文化内核形成的脉络,以画卷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马王堆”是故事情节的展示,“湖南人”是时间线性的铺展,形成展览结构上的差异和互补。可以说,这是当代历史观与古老历史文物的对话。

问:您曾说,设计需要平衡,但平衡不是简单的妥协。在湘博新馆的改扩建过程中,您做了哪些取舍来维持“平衡”?

黄建成:设计需要平衡,源于设计本身的属性。设计的对象不是“我”,而是“你”,是委托方,或者说观众。我们的工作要综合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但又不能完全被这些声音所左右。将这些声音梳理、提炼、叠加,在取得他们给予的空间、内容以及制约条件之后,再把设计发挥到极致。

在新馆的建设中,我们还要将老馆最亮点的部分留下来,尽可能体现湖湘特色。比如在“湖南人”中,我们找到最具代表性的一栋湖南古老民居,在展厅中进行复原陈列。通过类似一系列重新提炼的手法,让湖南省博物馆成为具有强烈独特性的一个博物馆。

向世界展示“湖南形象”

设计是为了让文物更好地“说话”

问:“为国家塑造形象的设计师”,这是外界赋予您的称号之一。您设计的作品多次走出国门,展示“中国形象”。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的文化地标,而您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湖南长沙人。在此次“家门口的设计”过程中,您是如何突显新湘博“湖南形象”的?

黄建成:在我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量,另一方面,世界的元素也可以融入到我们本土的设计体系中来。湖湘文化的包容性是非常强的。这次在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整体设计中,我们多运用了具有湖湘元素特色的视觉符号。比如大屋顶上凝固的洞庭水,洞庭湖与湖湘文化密切相关,且水的流动感与它周围刚性的、立体化的结构元素形成对比,产生一种软性的心理感受。

在室内设计的视觉系统上,我们也采用了与水、书法等相关的元素符号,让观众能近距离地感受湖湘文化的灵动之美。再比如刚刚提到的“湖南人”展厅内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它既是容器,也是内容。还有“马王堆”展厅,我们采用对比度强烈的红黑色调,来凸显湖湘文化更深层次的魅力。

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文物“说话”,我们的设计无论在具象还是意象、显性还是隐性的表达上,都是为了烘托文物,让它们更好地“讲述”。

[寄语“新湘博”]

希望湖南省博物馆以兼容国际性和地域性的崭新形象,成为湖南文化的视觉标杆;以当代的文化态度和艺术立场,向全世界展示和诠释湖湘文化。

夏心红:建设一个有世界级影响的博物馆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项目负责人)

以观众体验为中心

设计一个“人性化”的博物馆

问:您认为湖南省博物馆改造之后的特色和亮点有哪些?

夏心红:我个人认为,新湘博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在理念上,“鼎盛洞庭”的创意厚重而独特,既源于湖湘文化,又有提炼与升华;既传承过去,又呼应未来。在设计上,我们以观众的参观体验为中心,努力打造全新的参观流程人性化的博物馆,比如针对学生、儿童、残障人士等不同人群,我们做了很多精细化的设计,从购票、等待到安检等一系列流程,尽可能让每位观众都能很舒适地完成整个参观过程。功能方面,设计了图书阅览、学术报告、娱乐休闲等互动环节,加强观众的体验感。新馆空间设计精妙,既有国际大师的鬼斧神工,也有国内设计团队的集体智慧,借助空间的形式诠释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传统和现代穿插交汇。

融入比以往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创作理念

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博物馆

问:您能不能跟我们分析一下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设的独到之处,是否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夏心红:我觉得新馆建筑最大的特色,是整体建筑的轻盈感。这需要选用相对轻薄的材料,一般的结构体系是很难体现的。在这个项目里,我们使用了一个空间的桁架结构体系,并采用BIM技术来做结构设计。这跟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二维设计不一样,BIM是三维设计,能够更巧妙地吻合我们的创意。这也是湖南省第一次把BIM技术运用到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里。

问:建馆的过程中,最让您难忘的是什么?

夏心红:新馆修建经历了整整5年。但事实上,我们在8年前就已开始博物馆前期的一些策划和研究。我们想将它打造成有世界级影响的博物馆,需要立足湖南,放眼世界。设计团队在世界各地区参观学习了20多个顶尖的博物馆,吸取了很多精华的东西,并与国内外顶级的博物馆专家、建筑师做了很多的交流和沟通,在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和日本的建筑师团队、博物馆建设方,经常在一起不分昼夜地讨论一些关键性问题。有一次,我们从星期六的早上八点,一直讨论到星期天的早上六点,一个通宵都没睡觉,但大家兴致都很高。

[寄语“新湘博”]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迫切期待新馆面世,如今终于顺利开馆。很想看看我们最终的作品到底怎么样,希望大多数人都能喜欢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章

    4585

  • 浏览

    662

  • 获赞

    9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