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是怎么产生的?详解徽派建筑的发展史

2024-11-15 12:31:06 admin

  徽派建筑是徽派怎么产生的?这其中离不开悠久的历史沉淀,北亚热带湿润的建筑解徽季风气候,加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产生人的聪明才智,这都是派建创造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重要原因。

  徽州,发展简称“皖”,徽派位于新安江上游,建筑解徽古称歙州,产生宋徽宗在平定方腊起义后,派建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发展改歙州为徽州,徽派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建筑解徽统一府六县(歙县、产生黟县、派建休宁、发展婺源、绩溪、祁门),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主体组建黄山市。

  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今属江西省管)六县。 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

图片.png

  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7000栋,明清古村落100多处。 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如古城、古村镇、祠宇、寺庙、书院、园圃、戏台、牌坊、关隘、桥梁、塔、亭、堤坝、井泉、村落。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因此,生活所迫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

  虽然也有客死他乡,或终无所成者,但大多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学有所成,劳有所获,经有所利。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黟县西递村经商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家以上。

  胡家二十世祖胡贯三,除了经营典当业务,还经营茶米生意,号称“三十六典”、“七条半街,”是当时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财"五百万金。

  清代后半叶后,黟县南屏村的徽商号称“十万富?”的不下20户。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

图片.png

  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当时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

  徽州人在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中,面对动荡不安的历史风云变幻,面对战乱的硝烟烽火,面对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用生命与鲜血,为后世保留了宝贵的民居艺术宝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82

  • 浏览

    425

  • 获赞

    777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