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转浑天仪是谁发明的?浑天仪的作用是什么?

2024-11-15 13:24:11 admin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漏水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转浑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天仪天仪全面得多的发明“浑天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浑的作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漏水转浑天仪是漏水一种水运浑象。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转浑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天仪天仪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发明南北极、浑的作二十四节气、漏水恒显圈、转浑恒隐圈等,天仪天仪成一浑象,发明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浑的作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它所用的两级漏壶是现今所知最早的关于两级漏壶的记载。

image.png

  张衡在创作了浑天仪之后曾写过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梁代刘昭注《后汉书·律历志》时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传世。刘昭注中把这段文字标题为《张衡浑仪》。称之为“浑仪”可能是刘昭所作的一种简化。在古代,仪器的定名并不严格。虽然后世将“浑仪”一词规范为专指观测仪器,但在隋、唐以前,“浑仪”也可用于表演仪器。

  浑天仪介绍

  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17年设计并制造的一件天文仪器,属水运浑象,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仪器通过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漏水转浑天仪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实现机械日历功能。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学术背景

  在汉代以前,中国的宇宙理论,大体分为三种,分别是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浑天说从汉代开始以后的千余年中长期广泛流行,支配着历代的天文观测和历法的指定。浑天说认为地在天之中,天似蛋壳、地似蛋黄,日月星辰附着在天壳之上,随天周日旋转。为了演说浑象并观测天体方位,西汉耿寿昌发明了浑天仪。

  张衡在其著作《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作出解释:天球像一个鸡蛋,就像弩弓上的弹丸一样圆;而地就像鸡蛋黄,独处在蛋的中央。天大而地小,天球内的下部有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image.png

  构造原理

  漏水转浑天仪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

  影响意义

  漏水转浑天仪完整的演示浑天说思想。漏水转浑天仪所用的两级漏壶是现今所知最早的关于两级漏壶的记载。漏水转浑天仪对中国后来的天文仪器影响很大,唐宋以来就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复杂更完善的天象表演仪器和天文钟。远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时候,中国古人就可以造出这样复杂的仪器是很值得自豪的。但是,这套复杂的传动系统因为年代久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文化传承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利用漏水转浑天仪引燃圣火。

  2014年8月17日晚,一个巨型天文望远镜与巨大的浑天仪遥遥相对。最后一棒火炬手、江苏籍运动员陈若琳用手中的火炬引燃浑天仪,瞬间,火星四溅,层层点燃的火焰在浑天仪顶端如流星般飞向主火炬台,青奥会圣火熊熊点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4784

  • 浏览

    58471

  • 获赞

    25828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