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医院”项目封闭性巴林特小组第二次活动

2024-11-15 10:50:41 admin

          4月28日下午4:00,阳光医院“阳光医院”项目之封闭性巴林特小组第二次活动在结核病房进行,项目性巴小组结核科陈雪融教授、封闭王丹护师作为组长,林特心理卫生中心刘阳副教授作为督导师,第次共计12名医护人员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呈现的阳光医院案例由一位医生提供,他在与一名18岁的项目性巴小组少数民族结核病住院患者及其父母的治疗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封闭无望、无奈和焦灼的林特情绪。这一强烈情绪的第次出现是在患者的母亲提出要为患者请活佛,并要求停止用药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案例提出后,阳光医院组员们纷纷提问对整个家庭的项目性巴小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澄清——组员们了解到这对少数民族父母均为当地公务员,接受过良好的封闭教育,患者是一个18岁高中生男孩,成绩优秀,一年前出现反复高热而停学接受治疗,最近半年一直在我院反复住院,但始终未能有效控制发热。患者的父母亲在陪伴儿子治疗的过程中始终对医务人员保持着友好、尊重,同时又对治疗方案及各种药物的规范化疗程、药物说明书十分关注,经常礼貌的向医生提出对方案或药物疗效、副作用等的质疑。患者在治疗中也非常配合,对医护人员礼貌有加,在患者因反复高热表现出痛苦、恐惧时,常常令值班的医生护士感到怜惜与愧疚。在追溯这个家庭的经历时,小组成员了解到,在患者出生前5年,这一对父母曾经养大了一个10岁的男孩,却不幸因结核病、持续高热在当地医院医治无效死亡。

案例的基本信息澄清后,在陈雪融和刘阳两位老师引导下,组员们从医生、护士、患者、父母、活佛、死去的“哥哥”等不同的角色进行了感同身受,体会到医护人员听到家属提出“停药寻求活佛做法事”时的焦急、无力和不被信任的情绪;体会到患者的无望、混乱和不知所措;体会到活佛对这个家庭的悲悯之心和活佛给整个家庭带来的生机;更加体会到这一对父母的丧子之痛和在绝境中寻找一线希望的强烈动机。在组长带领下,案例提供者选择组员扮演上述角色,对“主管医生、护士面对家属提出请活佛”这一情景进行了“雕塑”重现。在情景重现的过程中,案例提供者更加理解了家属行为的积极意义,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说服家属在做法事的同时继续接受药物治疗,自身的情绪也得到了疏解。

在本次活动中,小组借助于心理学理论和团体治疗技术,帮助组员澄清各种被忽略的心理社会学信息,对临床个案进行重新整理并加深理解,不仅让案例提供者感受到温暖与被支持,减少了无望、无力感,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医患冲突。

为了让更多的医务人员了解巴林特小组活动,“阳光医院”项目组将连续报道在结核病房开展的封闭性巴林特小组活动内容,对小组中呈现的案例进行回溯,帮助大家对常见的临床工作中容易引发医务人员强烈情感反应/职业耗竭感的案例进行重新理解,同时加深对巴林特小组的了解。

 

 


友链


  • 文章

    5138

  • 浏览

    2422

  • 获赞

    5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